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11月17日清晨在黄浦江畔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.5万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埃利乌德·基普桑以2小时05分3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赛会纪录,女子组方面,埃塞俄比亚选手耶沙内·布里汉以2小时20分12秒的成绩摘得桂冠,本届赛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竞技,更成为全民健身与城市文化的完美融合。
清晨6点30分,外滩起点处人头攒动,随着发令枪响,专业选手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,而大众跑者则紧随其后,形成一道绵延数公里的“人河”,赛事分为全程马拉松(42.195公里)、半程马拉松(21.0975公里)和健康跑(5公里)三个组别,满足了不同水平跑者的需求。
男子组比赛中,基普桑从30公里处开始加速,逐渐拉开与第二集团的差距,最终以领先第二名1分12秒的优势冲线,他的成绩比原赛会纪录(2小时06分21秒)提升了43秒,展现了非洲选手在长跑领域的统治力,女子组冠军布里汉则在最后5公里上演逆转,超越了一直领跑的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,以2秒的优势险胜。
本届赛道延续了往年的经典路线,起点设在外滩,途经南京东路、静安寺、徐家汇等标志性商圈,终点位于浦东滨江公园,跑者们在奔跑中既能感受上海的历史底蕴,又能领略现代化都市的活力,组委会还特别在赛道沿线设置了20个文化表演点,包括京剧、爵士乐和街舞等,为选手加油助威。
“这条赛道太棒了,尤其是跑过外白渡桥时,江风拂面,让我忘记了疲劳。”来自北京的业余跑者王磊说道,他以3小时28分完成了个人首场全程马拉松。
为提升赛事服务水平,组委会引入了多项科技手段,选手佩戴的智能芯片可实时监测心率、配速等数据,并通过APP推送至亲友,沿途的5个医疗站配备了AI诊断设备,可在30秒内完成跑者身体状况评估,无人机和摄像头组成的监控网络确保了赛道的全程可视化管理。
“科技不仅让比赛更安全,也提升了跑者的参与感。”赛事总监李明表示,据统计,本届赛事未发生严重医疗事故,仅有12名选手因轻微中暑或肌肉拉伤接受临时治疗。
作为国内首个获得国际田联“绿色标签”认证的马拉松,上海马拉松今年进一步强化了环保措施,所有补给站的纸杯均采用可降解材料,完赛包中的毛巾由回收塑料瓶制成,组委会还与环保组织合作,在赛后48小时内完成了赛道垃圾清理和分类。
C7娱乐“我们希望通过赛事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。”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张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,据悉,本届赛事共减少碳排放约120吨C7娱乐官网,相当于种植了6000棵树。
马拉松已成为上海的一张“金名片”,据市旅游局统计,赛事期间酒店入住率达92%,餐饮、零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8%,来自德国的跑者汉斯·穆勒表示:“我提前一周抵达上海,参观了博物馆和豫园,这场比赛让我爱上了这座城市。”
赛事赞助商们也收获颇丰,某运动品牌推出的限量款跑鞋在赛后两小时内售罄,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500万人次,专家指出,体育赛事正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新引擎。
近年来,中国马拉松运动呈现爆发式增长,2024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超过1800场C7娱乐官网入口,参与人次突破700万,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陈刚认为:“马拉松的普及反映了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,也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。”
本届赛事中,60岁以上的参赛者达1200人,年龄最大的完赛者是一位78岁的退休教师,大众跑者李芳说:“我不在乎成绩,重要的是享受奔跑的快乐。”
上海马拉松已连续五年位列世界田径联合会“白金标”赛事,组委会表示将继续提升国际化水平,2025年赛事计划增设轮椅马拉松组别,并邀请更多国际顶尖选手参赛。“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。”李明说。
随着夕阳西下,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在掌声与欢呼中落下帷幕,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的盛会,更成为连接城市与世界的桥梁,跑者们挥洒的汗水、观众热情的呐喊、志愿者无私的奉献,共同书写了属于这座城市的动人篇章。